2011年4月22日 星期五

20110423 第一缸海水缸紀錄

  淡水魚養了半年多了,看到版上很多版友養海水,水街也常常會進去海水魚看看,最初的我經過蹦啾大的解釋後,慢慢的了解海水魚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難養。目前我所了解的是,新手想養簡單的魚類和軟體要顧的東西其實不多。海水跟淡水比較起來,耐心更是特別重要,在養水階段就明顯的顯現出來,海水養水起碼要三十天以上,每種不同的系統有每種不同的養法,我是跟著大家用海水養了十年的彰大的方法養水,在養水初期加入強力硝化菌,24小時開燈,在一個月內觀察藻相,在30天內我發現我缸子裡的變化。




首先我使用的是2尺標準缸,自D了一個測濾槽


剛開始養水一個禮拜,活石上就長滿了褐藻。


         到了養水第20幾天的時候內部,已經被綠藻和絲藻占據。


厚厚一層的絲狀藻,大概在第20天的時候長出來的


消耗掉缸子內的營養鹽後,絲狀藻會開始沒養分而白化。


等到絲狀藻白化以後,就可以開始進魚或軟體了。將魚缸用牙刷把活石刷乾淨缸壁也用卡片刷一刷,換一半的水以後再養個一兩天就可以放活體了。

現在剛好考完期中考,又剛好養完水,趁最近比較閒的時候去水街霧色一下喜歡的軟體跟魚了。




2011年4月10日 星期日

想養魚而且要把魚養好,難嗎?

  養魚很難、養不活、設備要花很多錢、種水草容易爛掉,初入水族的人想養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這些想法或觀念。對一個剛入門的新手而言,這樣的想法是很好的,畢竟想要養魚玩水族就是要對水族有愛,多想一些也就會多注意一些,每一條魚都是一個小生命,在養魚之前先想想自己到底對他了解多少,有沒有做好事前該做的功課,到底自己適不適合養魚?都是很重要的!    

  我個人認為有一種人很不適合養魚:把魚當作「消耗品」的人很不適合養魚,也建議不要養了。很多人毫無水族觀念,想養魚就直接跑去水族賣場買了魚缸、設備和魚回來接了打氣機或是外掛就開始養(你是海產店喔XD)。最後有很多種可能: 1.養了幾天魚就開始死了、2.養了一兩個禮拜之後開始死、3.一直養的很好。有很多狀況3的人會認為養魚非常簡單隨便養隨便活,我只能說你的魚會「活」,生命力強,而不是你會養。大家都不願意看到自己養的魚死掉,但很多人卻只知道一直買魚來填補死掉的魚的位置,卻沒有想過或查過為什麼自己養魚一直養死。這正是我架設這個BLOG的原因的其中之一,雖然我自己養水族的經驗不是那麼豐富,但是我想就我了解的和大家分享,我希望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大家理解,希望這個BLOG可以有所幫助,我想要讓大家能夠不只把魚養活更要養的好!    

  說了這麼多,好像養魚很難?要做很多功課?要花很多錢買設備?其實只要把一些觀念記住,一些水族館常見的魚類都很好養。玩水族其實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。一個系統健全的魚缸,只需一到兩周換一次水,魚缸不會臭,很乾淨。比起養狗把屎把尿是輕鬆的多。  

  想養好魚下面有些建議:


第一:一個稍微大一點點的魚缸

一般我會建議新手使用八吋到一尺左右的魚缸,水稍多的魚缸,水質變化的幅度比較小,對魚來說不只活動空間大一點,也讓環境變化的幅度減小,減少事後問題的發生。


第二:硝化系統的建立

什麼是硝化系統?就是可以把魚缸裡面的廢物分解成對魚無害的物質的系統。建立這樣的系統可以幫助魚缸達成一個消耗廢物的循環,一般水族館賣的硝化菌就是在賣建立這種系統的菌種。


第三:系統的維護

魚缸就像一個小生態,但是這樣的生態並不像大自然一樣,為了能讓水族箱生生不息,需要定期換水把無法排除的廢物排掉,溫度也應該要保持恆定,所以一些基本的設備如加溫棒是必須的。


第四:魚隻的挑選

買魚的時候需要注意魚的體表是否正常?同缸內是否有很多死魚?魚的活動力?這些都是在買魚的時候需要注意的,買到生病的魚不只不好治療,更有可能傳染到整個魚缸內的魚。


先這樣吧~其實大部分的觀念還有想法我也都是從PTT水族版或是網路上看來的,對水族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在這裡問問,如果我會的會盡量幫忙低~


大家把這個部落格當作自己家吧XD